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联动态 正文内容
嵩县的河南坠子、河洛大鼓
2013-05-07    浏览(999)    作者:嵩县文联    来源:嵩县文联 官方网站

嵩县的河南坠子、河洛大鼓

 

河南坠子、河洛大鼓是两种唱法的说唱曲艺,但形成是一样的,演出时一人演唱,乐队一般有3至6人组成,演唱者手持手板,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很便于演出。

 

分布区域

 

河南坠子大部分分布在河南境内,起源与河南,始于元朝有上千年历史,经历代艺人们的千锤百炼一直沿袭至今。河洛大鼓大部分分布在河南洛阳的巩义(古时叫孝义)、偃师、伊川、宜阳、嵩县,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它是在河南坠子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具有浓厚的河南坠子韵味,是河洛地区的特产。

 

基本特点

 

河南坠子、河南大鼓演出简便,人员少,行步少,不受场地限制,演唱者能说、学、逗、唱,一人能刻化众多人物的形象,演唱风格独特,幽默风趣,喜怒哀乐尽在其中。

 

历史沿革

 

“河洛大鼓”产生于清代光绪末年以“琴书”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实际上是洛阳方言与南阳“鼓儿词”的巧妙融合。“琴书”亦称“鼓碰弦”、“大鼓京腔”、“洛阳大鼓”等其表演风格欢快活泼。建国前,河南坠子、河南大鼓的演唱者统称为说书先生,业务多为支持庙会、香客们、求神拜佛,许下:说书戏,隔年定好,好期已到,还愿人手牵高头大马,去接说书艺人说书还愿,说书先生头戴礼帽,身着长衫,骑上高头大马好不威风,还愿之家在庭院,东西两侧,对面搭两个高蓬,上蓬为神蓬,八仙桌子上摆25碗花花大供,满斗焚香,明灯烛竹,香烟缭绕,全家男女老少,以大排小三拜九叩。下蓬摆着八仙桌子,上边有香茶、茶壶、茶碗、书鼓、绞板、简板、钢板、惊堂木,三弦坠子,桌子两边椅子上红呢作褥,在一阵鞭炮齐鸣后,还愿人下蓬前叩头谢过先生,接着说书还愿戏正式开始,一唱就是三天三夜。

建国后闲散的说书人组织改为说唱团、曲艺队,说书先生改称老师,徒弟改称学生,虽说也到庙会上演唱,但大部分活动在民间,每到一个行政村,连本戏一唱十天半月,甚至一两个月,所演节目群众喜闻乐见,随着故事情节的喜怒哀乐,听众如痴入迷,所到之处群众高接远送。

 

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方水土一域风情。嵩县河洛大鼓这朵深藏于民间的艺术奇葩正开始在河洛大地绽放。河南坠子、河洛大鼓曲艺形式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传承了民间历史文化,承载了历代民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任何一种文艺形式都不能替代的。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中心工作及阶段、部门性工作,只要编唱成河南坠子、河洛大鼓,群众很愿意接受,难怪老一代演唱艺人称“说唱艺术具有软化顽石,能使千年古树弯腰的魅力。”可见,说唱艺术在民众心中是永远的曲艺。但由于受现代文艺的冲击,古老的说唱艺术形式日渐减少,加之老艺人年事已高,所以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绝迹的危机,亟待改进。

 

 

(注:本文由周爱俐根据嵩县河洛大鼓传承人刘校斌文章及相关资料整理而成,在此对艺术家及网站深表感谢!)

标签:民俗文艺 嵩县民俗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

    

^_^ 人喜欢

关注TA

给TA留言

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