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联动态 正文内容
嵩县小曲儿
2013-07-26    浏览(1378)    作者:嵩县文联    来源:嵩县文联 官方网站

嵩县小曲儿

 

小曲儿,就是山歌俚曲,是一种民间流行的、富于地域、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嵩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厚重,两程文化、伊尹文化、儒释道文化等,构成了嵩县文化的博大精深。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俚语更是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地域特色浓厚,表现了强烈的人文气质和独特色彩,极负盛誉。

嵩县的民谣俗称小曲儿,历史悠远,故其作者也多不知名。众多的小曲儿,内容及表现手法极富情趣,广泛流传嵩县的深山区和伊河两岸,其中,尤以深山区为最盛;这些小曲儿融进了河南民歌的旷达与谐趣,在吸收流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嵩县小曲儿的轻灵旷达的艺术特色;有抒发日常生活、情感的,还有咏吟风物、时政变迁的,等等等等,都多姿多彩,自然灵活,不拘一格,这些格调优美、富有情趣的小曲儿,充分彰显了嵩县古往今来的民众的艺术创造力。这正如文学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直接来自民间状态的民歌,从字里行间随处体味到未经雕凿的民众的艺术天分。 这些小曲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直抵人的内心、灵魂,触动人性深处最隐秘最柔软的地方,给人美感和精神慰籍。

看看吧,每每夕阳时分,那日头就卧在山岗的枣刺笼中,像开着一族淡黄的野菊花。一眼望去,尽是荒岗秃丘,像一堆堆灰馒头起起伏伏,连连绵绵。荒岗、旷谷将日头衬得那么小,那么孤单,山坡静极了,也苍凉极了,没有风也没有鸟叫,到处都懒洋洋的飘动着白云。一片片的白云悠悠着,这样的时候,就会有“咩咩”的羊叫声和清脆的甩鞭声在群山响起,将那荒谷野岭响得格外空寂、荒凉。而这样的时候,便有野歌俚曲从那山间荡出来:

什么“小蛐蛐儿,一脸灰儿,打着灯笼寻妹妹。妹妹不搁床上睡,却是蚰子捣来鬼……”,什么“小老鼠儿,爬缸沿儿,手里头拿着个芭蕉扇儿。走一走,扇一扇,看着今日儿好天不好天……”等,富有喜感。而那样的时候,老人们就会说,日头是被山歌唱下去的。日头被唱下去时,月亮就被唱出来了。日落西山,月出东坡,将山村染成一首恬淡的诗。

那样的时候,月光便从一篷篷树荫的缝隙间筛下来,金风从一簇簇瓜豆架上飘下来,蝉声从一片片墨亮墨亮的枣叶上滴下来,洒在姑娘发丝上,落在小伙子胳臂上,迸在老奶奶的纺花车上,闪亮亮,凉丝丝,淅沥沥。蛙鼓如潮,虫鸣如泼……山乡之夜万籁共奏。于是,月色迷离的树荫下晃动着堆堆人影,人们剥着玉米,纤纤胳臂和胳臂间摇摇摆摆的玉米棒,孩子们一边剥着玉米,一边缠着纺花的老奶奶唱小曲儿。

于是,那样的时候,像“月奶奶,白瓜瓜,爹织布,娘纺花,买一个烧饼哄娃娃。爹一口,娘一口,啃着娃娃儿小指头。”“张箩,过河,一斗麦,磨不着,杀一个鸡儿,烙油馍,不吃不吃十来个。”“板凳板凳摞摞,里头坐一个大哥。大哥出来卖菜,里头坐一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一个姑娘。姑娘出来拜拜,里头坐一个秀才。秀才出来作揖儿,里头坐一个小偷儿。小偷儿出来蹦蹦,里头坐一个愣怔。楞怔出来推车,板来一轱辘一跌。”等等这样的歌谣就

伴着纺花老奶奶的纺花车的咯咯吱吱声,伴着孩子们手中哗哗啦啦玉米籽儿,一颗颗落进尖鼓鼓的簸箩里,唱响在了男人女人姑娘小伙老人孩子们的耳畔。

于是,小曲儿唱了一遍又一遍,小孩子听了一夜又一夜。总也唱不完,总也听不够。于是,小曲儿丰盈了山村之夜,美丽了山村之夜,陶醉了山村之夜。山歌俚曲就这样在嵩县山村一夜夜地唱着,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于是,小曲儿成了山里孩子的启蒙教材。

(文/周爱俐根据吴瑞敏散文《小曲儿》整理改编)

标签:嵩县文艺 特色文艺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

    

^_^ 人喜欢

关注TA

给TA留言

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官方网站